應瑋漢 華人世界時報
cwnkent88@gmail.com
 
 
傷心潛水艇
☆柏林影展金熊獎競賽片 ☆
童年的創痛,讓他們掙扎遠離,又緊緊相繫…
《愛在大雪紛飛時》坎城影展金獎導演 湯瑪斯凡提柏格
丹麥俊帥男星 雅各賽德倫、彼得普勞柏格
5/27 手足情深
原子映象有限公司發行
 
Ψ 國際獎項 Ψ
柏林影展金熊獎競賽片
北歐理事會電影大獎(Nordic Council Film Prize)
丹麥奧斯卡 羅伯獎(Robert Awards)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等十五項提名,榮獲最佳原創音樂獎
丹麥影評人協會波迪獎(Bodil Awards)競賽片

Ψ 國際影評 Ψ
「唯有敏感、細膩的手法,才能將《傷心潛水艇》原著的陰暗、肅穆故事,透出一絲親情光輝。」
—《好萊塢報導》

「《傷心潛水艇》成功的以冷冽、剝離的視覺畫面,營造出故事本身令人難以忘懷的蒼涼氛圍。」
—《綜藝雜誌》

「充滿張力的演出充盈了整部影片,引領觀眾心生同情,為劇中角色打抱不平。」
—《EYE FOR FILM網站》

「導演縮影劇中兄弟之情的功力令人印象深刻,形象化了愛與悔恨交織而出的漩渦。」
—《critic.de 網站》

「導演湯瑪斯凡提柏格是出色的情緒創造者,《傷心潛水艇》精準的碰觸到生命的痛點。」
—《cinemaZone.dk 網站》

「演員純粹的眼神和無辜的臉龐,填滿了這部電影的憂傷畫面。」—《ELLE雜誌》

「這部電影讓我們見識到導演對電影語法的游刃有餘。」—《法國正片雜誌》

「一部私密的紀實日記,從鏡頭自然地流洩而出。」—《法國大眾報》

「隨著兩位主角漸漸顯露而出的人性曙光,見識到導演捕捉人物細微情感的功力。」
—《首映雜誌》

 


Ψ 電影資料 Ψ
導演:湯瑪斯凡提柏格(Thomas Vinterberg)
演員:雅各賽德倫(Jakob Cedergren)、彼得普勞柏格(Peter Plaugborg)
片長:110分鐘
出品國:丹麥、瑞典
類型:犯罪親情、心靈贖罪
語言:丹麥語
級別:輔導級
上映日期:2011年5月27日

 

Ψ 劇情大綱 Ψ
童年的創痛,讓他們掙扎遠離,又緊緊相繫…

甫出獄的尼克,重獲自由卻仍行屍走肉般生活著,日復一日酗酒讓他既暴躁又迷濛,面對善體人意的鄰居蘇菲,縱使偶有心動,卻無法突破心防,將她視為夜夜洩欲的工具……,這一切自我放逐的人生、壓抑而脆弱的情緒,只因尼克至今仍放不下無以回天的童年錯誤。

 在酗酒成癮的母親的告別式上,尼克與摯愛的弟弟重逢,久未連絡的生疏、隔閡,仍掩蓋不了重新團圓的興奮與喜悅。尼克驚訝的發現,原來自己早已添了個天真可愛的姪子馬汀,也是弟弟生活中最珍視的寶貝,只是新生命的加入,卻仍藏不住弟弟異常削瘦、蒼白的臉,已及他手臂上佈滿的針孔與瘀痕……。

 僅管兄弟倆懸於心中二十年的誤會還未冰消融解,重逢的喜悅仍替兩人帶來無限的希望曙光,只是在這看似美好的背後,是生活的現實。冷漠又遠離不了酒精麻醉的哥哥,和在毒癮、單親爸爸雙重壓力下的弟弟之間該如何搭起橋樑?兄弟倆到底能不能卸下心房,讓童年的悔恨釋放出來,將破碎的人生重新黏合?

 《傷心潛水艇》潛入社會底層極其幽暗的生活,意圖捕捉晦暗之中的人性光芒。是丹麥逗馬宣言教父,坎城金獎導演湯瑪斯•凡提柏格淬煉而出的第六部長片。這段關於愛、親情與贖罪的心靈之旅,一推出立即感動了無數影展評審,丹麥著名獨立樂團親自操刀電影配樂,孤獨靜謐中卻又透出絲絲堅強,使本片榮獲丹麥奧斯卡原創音樂獎,更橫掃包括柏林影展、丹麥奧斯卡等歐洲等多項電影大獎。

 


Ψ 導演介紹 Ψ
湯瑪斯凡提柏格│Thomas Vinterberg

《傷心潛水艇》是湯瑪斯凡提柏格的第六部長片。

他的《那一天晚上》在1998年坎城影展上首映,一舉摘下評審團大獎,並在世界各地奪獎無數,成為該年代最具代表性的電影之一。湯瑪斯凡提柏格隨即接連推出兩部英語發音的作品,分別是2003年的《愛在大雪紛飛時》,由西恩潘、克萊兒丹倪絲、瓦昆菲尼克斯主演,以及2005年的《性手槍俱樂部》,由比爾普曼、克里斯歐文與詹米貝爾主演,兩部片都獲邀參加日舞影展。湯瑪斯凡提柏格於2007年以喜劇《老爸靠邊站》重返丹麥電影的懷抱。

1969年出生於哥本哈根,湯瑪斯凡提柏格在十六歲那一年就拍出了第一部短片。三年後,他以史上最年輕學生的身份進入丹麥國立電影學院就讀。他在1993年畢業,並以畢業作品《Last Round》贏得學生協會大獎。他的短片《The Boy who Walked Backwards》在全球贏得巨大迴響,在許多影展上斬獲無數觀眾票選獎。

1995年,凡提柏格和他的好友拉斯馮提爾(Lars Von Trier)共同在巴黎宣讀了逗馬宣言(Dogma 95),並於1996年完成第一部以宣言內容為依歸所拍攝出的長片《最偉大的英雄》( THE BIGGEST HEROES)— 逗馬宣言的理念包括:手持攝影機、嚴禁所有美學風格上的特效、找尋最原始粗糙的視覺和聽覺素材等等…。在執導電影之外,他也替金屬製品樂團(Metallica)及布勒樂團(Blur)拍攝音樂錄影帶。

湯瑪斯凡提柏格在2008年歐洲電影獎上獲頒世界電影成就獎,以表彰他身為1995年逗馬運動創始成員的貢獻。湯瑪斯凡提柏格目前正在進行他的第一齣舞台劇「The Funeral」,另一部充滿北歐色彩的丹麥片也在籌備中。
作品年表
2010 《傷心潛水艇》SUBMARINO
2007 《老爸靠邊站》WHEN A MAN COMES HOME
2005 《性手槍俱樂部》DEAR WENDY
2003 《愛在大雪紛飛時》IT’S ALL ABOUT LOVE
1998 《那一個晚上》 THE CELEBRATION
1996 《最偉大的英雄》THE BIGGEST HEROES

「《傷心潛水艇》是一部灰暗中透出親情柔光的作品,關於兩個相愛的兄弟,想要伸出雙手接納彼此,卻屢遭挫折的憂傷故事。它的主題是『愛』,這是跨越國界都能共通的語言。導演生涯一路走來,我不停的在探索各種形式與可能性,如今塵埃散盡,我更知道自己想做什麼,更純粹、簡單、回歸逗馬理念的作品於焉誕生,如今呈現給觀眾。」
—湯瑪斯凡提柏格

Ψ 演員介紹 Ψ
雅各賽德倫│Jakob Cedergren 飾演:尼克
1973年出生,雅各賽德倫於1996年從丹麥戲劇學院畢業,並以2008年由亨利克魯本甘茲(Henrik Ruben Genz)所執導的《惡警殘城》Terribly Happy一片中的演出,而榮獲丹麥影評人協會與丹麥電影學院雙料影帝獎項。除了在2005年柏林影展上獲選為「閃亮新星」之外,也藉由2003年的《盜走林布蘭》Stealing Rembrandt、2005年的《我的黑馬王子》Dark Horse等片受邀坎城影展而贏得全球影壇的注目。其他作品包括受到觀眾熱烈好評的2006年的《誰才是導演》、以及2009年的《名模@爆料》。

「一個有才華的導演最少應具有兩項特質:幽默感,及對調性的掌握。而湯瑪斯凡提柏格除了擁有前述特質以外,更勇於嘗試各種拍攝風格、類型,證明他具有十足的勇氣和好奇心。我們通常都要在很難得的機會下,才會對第一次聽到的歌曲有種似曾相識之感,但是對我來說,凡提柏格的每一部片都有這種效果。」                      —雅各賽德倫

 

彼得普勞格柏│Peter Plaugbor
飾演:尼克弟弟
1980年出生,彼得普勞格柏畢業於歐登塞戲劇學院,目前正在丹麥皇家戲院製作的「伊塔卡的尤里西斯」一劇中擔任主角,以往曾參與過「理查三世」等劇的演出,這些經驗對於彼得演技上的磨練是絕對有目共睹的。在接連演出《火燄與檸檬》、《迷魂陷阱》、《斷背禁愛》之後,《傷心潛水艇》是劇場界出身的他第一次在電影中演出吃重角色—尼克弟弟。和哥哥尼克較為外放的個性相比,弟弟則是需要在正常的外表下隱藏更多的不為人知,角色難度亦不在話下。

 

 

帕特利西亞舒曼|Patricia Schumann
飾演:蘇菲
帕特利西亞從3歲就開始登台演出,她在家裡經營的馬戲團裡擔任小丑,11歲的時候參加丹麥電視台的戲劇演出,並於2005年從丹麥戲劇學校畢業,之後常在舞台劇演出。2008年第一次獲得戲劇獎項的鼓勵。


Ψ 導演的話 Ψ
傷心潛水艇
《傷心潛水艇》改編自年輕丹麥作家約納斯班特森(Jonas T. Bengtsson)筆下小說,我深受書中直接的語彙所吸引。在字裡行間中潛藏的荒涼真實,讓我想起了自己的早年作品。我立刻察覺書中主題極為關鍵並全世界共通。在某種程度上,裡頭的角色全是在努力試著把頭伸出水面以免溺斃。而這部電影,則是在談述那些無法衝出水面的人們。片名其實指的是一種將頭壓在水中的拷問方式。雖然我在片中沒有明確指出這點,我依然保留著這個片名以暗喻溺斃。

生命的黑暗面
我希望講述一個故事,即使人們身處於陰鬱處境與荒涼環境下,依然會試著關心彼此。對我來說,片中環境宛如異世界一般,但我常被生命中的黑暗面所吸引。《傷心潛水艇》中的角色已跌到了生命的谷底,而他們身旁周遭環境是如此的殘酷艱難。也因如此,他們沒有時間去說些俏皮對話或擺架子,他們屬於社會中極其坦白直接的層面,唯有生存擺在第一位。儘管故事十分哀傷,很諷刺地拍攝起這部片來卻感覺愉快不已。拍這部片時總讓我覺得自己作了正確決定,這是個非常豐富與滿足的經驗。

身為一名父親

《傷心潛水艇》中關於家長責任的部份對我造成了重擊。我也許不曾像片中角色一樣住過收容所,或撿空瓶來交換零錢,但作為兩名孩子(9歲跟14歲)的父親,電影主題讓我十分感同身受。電影談的是一種害怕讓孩子失望、無法承擔起責任的永恆恐懼。電影甚至在講孩子們如何試著對其他孩子負責任。很明顯的,我們總是想為自己的孩子作出最正確的事,所以我們會去想照顧好孩子們。我總是處於一種輕微的恐慌,希望能確保自己的孩子們一切都好。這也是我之所以會覺得如此貼近這個故事的原因之一。我很能體會馬汀父親身為家長的渴望,這是一名單身父親在試圖去關懷他年輕的兒子。作為一名離婚父親,我現在也得獨自照顧我的小孩。

洗禮
這部電影的骨幹在於這兩名兄弟試著向彼此伸出雙手,卻總是不如人意。他們試著重回艱困童年中,兩人建立起強烈兄弟情感的那個關鍵時期。我認為,當他們長大成人後如果能即時找回彼此,也許他們就能夠互相扶持。電影片頭中兩兄弟還處於年少,我們打從一開始就讓這些角色承擔起沉重負荷。這是要讓殘酷部分即早出現,好留空間讓電影進入對照階段時得以產生共鳴。

我希望藉由洗禮那場戲去建立起全片的架構,好讓我們在電影開頭與結束時都能感受到同等的溫柔。洗禮那場戲對尼克兩兄弟的生命而言是個非常重要的時刻。那是他們唯一真正感受幸福與純淨的片刻。那場戲反映出了我與攝影指導試圖創造出的純淨影像。不是手持攝影與粗粒子,而是誠實與純淨。就連在比較暗的戲中,我們也試著維持這些特點。

怪物的背後
尼克心中有股渴求想要去照顧每個人。縱觀他的一生,他總是試著去照顧他人,包括了他弟弟,包括伊凡。他總是責怪自己當初沒有好好照顧自己尚在襁褓中的幼弟。他不想再失去任何人,所以他透過照顧每一個人來贖罪。比起單純只是在發怒的角色,我偏好試圖藏起自己脆弱一面的憤怒角色。在巨大怪物的背後,尼克其實是一個充滿關懷的人。我試圖找出這名硬漢的脆弱面,我總是視尼克為暴徒與天真孩童的合體。我希望觀眾能持續看出尼克體內存在的孩子,即便他已經長大成人了。

馬汀的父親
很有趣的,片中只稱呼這名角色為馬汀的父親或尼克的弟弟。那是他的完整身份,也是他的存在意義。如果他沒有生下兒子馬汀,他也許老早就因為用藥過量而身亡了。唯有為了照顧好馬汀,才是讓他繼續活下去的動力。他總是在找尋自己個人需求與兒子需求之間的平衡點,心中也充滿了沒能完全擔起父親責任的內疚。

他總是作出瘋狂舉動以試圖賺錢,我想這是出自於認為兒子需要金錢的誤解。他們需要的其實就只是被愛與關懷,但實在有太多父親們為了孩子而將過多時間奉獻給工作,最後變成同時處於任何地方,也什麼地方都不存在。工作時,他們在想念自己的家人;坐在家中餐桌上時,他們卻忙碌地思考工作。馬汀的父親跟他們也沒什麼不同。

容易受傷的靈魂
我從一開始就很在意成人尼克這個角色。他是那種很難讓人同情的憤怒混球。我不希望觀眾對他或任何其他角色失去同情心。對我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去聚焦在角色的人性層面上。我希望觀眾能時時留心到這些角色的脆弱面。不論他們的舉動來得多麼殘酷,我們應該永遠視他們為原本那群容易受傷的靈魂,那是我們唯一能持續與他們產生連繫的方式。

舉例來說,伊凡這個角色。他其實是個不停冒著汗的殺人兇手!當你想到這一點,我們實在不應該去喜歡他。但他同樣的容易受傷,他也總是在渴望他人的幫助。他偽裝成不是自己的面貌,而最後總是不斷洩漏出自己的小小秘密。有時候,角色越顯得精神異常就來得越有趣。我在《那一個晚上》裡的父親身上也如法炮製。他性侵了自己的孩子,但他同樣令人不禁移情。我總是試圖找出同理心。在劇本、在拍攝、在剪接之中,我腦海中一直在找尋正確的平衡。

希望的路線
尼克總是可以在任何地方看見他那酗酒母親的影子,尤其是在他鄰居蘇菲身上。但不像尼克那性喜虐待的母親,蘇菲是個自我犧牲奉獻的女人,跟每一個人都分享她自己,獻上她的微笑與肉體。她是一個原本活得好好的中產階級女性,但最後搞砸了自己的生活而失足墜落。她的瘋狂源自於失去自己的兒子。當她失去關心的對象,她就找上了尼克。但尼克因為始終無法忘懷對安娜的愛情,而無法與蘇菲產生親暱情感。
尼克與安娜的愛情故事是《傷心潛水艇》中真正的希望之一。我們察覺了原來尼克有能力去愛。安娜是他的過去,但也同時象徵了他的未來。尼克與她之間的愛情雖然已經破裂,但他仍然與她之間有股連繫。我們看見不管在他身上發生了什麼事,他都能夠去愛,而他也願意重新再愛一回。

與男孩們共事
我們為《傷心潛水艇》試鏡了無數年輕男孩才找到合適人選。他們全都是非職業演員,因為不像美國,在丹麥並不存在那麼多的商業童星。我從第一眼就看中了最後的人選。演出年輕馬汀的Gustav Fischer Kjarulff在拍攝時不過八歲大,而演出蘇菲之子托比斯(Tobias)的Christian Kirk Ostergaaard也才六歲。當你跟年紀這麼小的孩子們共事時,執導方式會變得有點機械化。年紀大一點的孩子總想要多多討論好幫助他們理解,但在六歲跟八歲時,他們只想知道要作什麼跟怎麼走位。

我跟演出年輕尼克的十三歲大Sebastian Bull Sarning和演出年輕弟弟的十二歲大Mads Broe作了比較多的綵排,多次討論每一場戲中的涵義。因為他們從沒演過戲,我也得教他們演戲的基礎。對他們來說,了解他們的角色從何而來、往哪去的這件事十分重要。他們花了許多時間與嬰兒們(我們使用了一對雙胞胎)和他們的家人相處。嬰兒們在他們身邊時必須感到自在,而男孩們在照顧嬰孩、抱著嬰孩時也要顯得自然。我對這些細節要求十分仔細,而我們也必須創造出一個安全的環境。我們很幸運,能找到如此美麗的雙胞胎,以及非常合作的雙親。

讓好奇心主導
原作小說已經研究調查得十分透徹,差點讓我覺得這是現實的紀錄文件。但我的共同編劇跟我依然跑到了要去拍攝的西北哥本哈根,一同探訪那些他非常熟悉的場所,因為他一輩子都住在那地方。這點讓我們更加了解到那些環境,那是一個屬於底層勞動階級的粗獷地區。這不是說我必須住在那裡六個月之久,或是從此改變我的出身背景,這一類極端的舉動。研究調查是一種有點浪漫的想像。畢竟最重要的,是如何在銀幕上呈現出現實。

舉例來說,當我拍攝《那一個晚上》時,我從來沒有參加過像片中那樣的奢華晚宴。當我任由我的好奇心主導,透過聆聽與觀察而從中探索,也會是我工作最順利的時候。你必須時時警覺。就這點來說,我比較偏好走在鋼索上而非待在安全之處。以馬汀之父沉溺於毒品這條劇情線而言,我從一名在二十多年前畢業後曾接觸過海洛因的同學身上取得靈感。他現在已經不碰毒品了,但他提供了我們一些敏銳見解,關於海洛因上癮者的生活會是什麼樣子。
我們與他們
劇組中的每個人都必須去學習如何抹除「我們」與「他們」之間的距離。身為相對來說擁有正當收入、適應環境的人們,想像著自己對貧困艱難環境下的生活竟然會有話要說,我們必須先試著跨越這些障礙。在這其中存在著某種程度的驕傲與大膽,而我們得在綵排階段克服這一點。

飾演尼克的雅各賽德倫花了一段時間住在開放給前罪犯的中途之家,飾演伊凡的莫騰羅斯(Morten Rose)則是穿上戲服在街上撿空瓶。而我去了片中尼克所待的收容所,因為我發誓要在那裡待上一晚。但我沒有。收容所的經理們告訴我,「你真的要奪走別人的一張床?你認為這麼做公平嗎,好讓你可以帶著你的電影一塊躺在那裡?你真的要這麼做嗎?」這聽起來也許浪漫,但我們總得要消除我們跟他們之間的差異。

純淨與赤裸
《傷心潛水艇》絕對與我的早期電影有著直接連繫,我在拍攝這部電影時,有種好像自己重新從頭來過一遍的奇妙感覺。演員班底中有不少人是初次登上銀幕,而劇組中也有許多重要職位都是由我從未合作過的年輕人來擔任。我的攝影指導Charlotte Bruus Christensen就讀過英國國立電影電視學院,之前從未拍攝過電影長片。而我的共同編劇Tobias Lindholm也才剛從丹麥國立電影學院中畢業,這亦是他的第一部長片。
我必須面對現實,我現在是團隊中的大男孩了。但這點其實帶給我全新而且亟需的渴求、熱情、爽快與鬥志──全都是我開始有點想念的事情。所以我是帶著一種純淨與赤裸的心情,參與了這部電影的製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WNT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