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世界時報 CWNTP 應瑋漢】 


台、美心律醫學會聯合推動「起死回生安心計劃」

國內心臟科醫師聯署籲請政府  建立全國「心因性猝死資料庫登錄」系統
呼籲政府與民眾重視心因性猝死問題
把握5分鐘黃金搶救、協助高風險族群起死回生

隨著心臟醫學治療的進步,心臟疾病造成的死亡率已有下降趨勢,但是心因性猝死在全球及台灣有逐漸升高且年輕化的現象,以美國為例,每年就有近50萬人發生猝死,但台灣目前僅有台北市針對心因性猝死進行統計, 2010年台北市就有將近1,500件猝死案例(註),存活率只有7.6%,至於全台灣有多少的潛在高風險族群?多少家庭每年因心因性猝死而失去幸福?以及如何把握黃金的5分鐘及時搶救這些病患?已經成為國人必須正視且面對的課題。

然而國內在心因性猝死防制資料庫及衛教訊息的欠缺相當不足,因此亞太心律醫學會(APHRS)與美國心律醫學會(HRS)藉著亞太區第五屆心律醫學會議的舉辦,聯合發起「起死回生安心計劃」,由亞太心律醫學會理事長陳適安教授與美國心律醫學會理事長Bruce L. Wilkoff教授率先簽下請願書,呼籲政府儘速建置「心因性猝死資料庫登錄系統」及進行相關衛教宣導。這個「起死回生安心計劃」請願活動也獲得台大醫院馬惠明教授和陳文鍾教授、台中榮總黃金隆教授、台中榮民總醫院吳茲睿主任、台中中山醫學大學翁國昌教授、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心臟內科張坤正主任、高雄榮民總醫院邱春旺主任、高雄阮綜合醫院郭必芳醫師、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醫院賴文德院長與花蓮慈濟醫院謝仁哲主任等國內心臟科醫師支持,呼籲衛生署與國人重視心因性猝死的嚴重性,首要工作包含建立全國完整之「心因性猝死資料庫登錄」系統、強化民眾對心因性猝死的認知與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器 (AED)急救器材教育推廣。

發生過心肌梗塞與家族有猝死案例皆是高風險族群
起死回生需要的是完善資料庫建置掌控與及時院外急救、院內治療
何謂猝死高風險族群? 亞太心律醫學會理事長,同時也是台北榮總心臟內科主任陳適安教授定義「『心因性猝死高風險族群』,主要分先天與後天,先天以遺傳為主,凡家族中有發生猝死紀錄,本身又有頭暈或心電圖異常狀況者,都屬於先天高風險族群,同時此族群發生猝死年齡也相對較低;後天則是發生過心肌梗塞的病患,由於心因性猝死是因為心臟血管系統問題所導致的突然及非預期性的死亡,往往讓親友家屬措手不及,缺乏急救箱關常識與知識,因而失去5分鐘搶救期,造成許多家庭生命、財產無法挽回的損失。」

陳適安教授進一步指出:「有鑑於歐美國家對於心因性猝死的重視,台灣心律醫學會主動號召國內心臟醫師發起『起死回生安心計劃』,計劃內容首要工作希望政府儘速建立全國完整之『心因性猝死資料庫登錄』系統,整合衛生署與警、消單位和全國各大醫院體系有效掌握國內高風險族群資料,並於公共場所增設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器(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簡稱AED)與操作說明的教育推廣,以落實院外急救系統,築起第一道救護網。另外,藉由資料庫監控與臨床分享,強化院內治療的成功率與第一時間急救SOP,以及教育猝死救回的患者,裝設心臟整流去顫器(ICD)的重要性,這樣才能有效降低心因性猝死人數,以保障高風險族群生命安全。」

北美施行心因性猝死資料庫建置系統,清楚掌握北美及各地區院外猝死及救活率
相較於台灣,目前只有台北市有較為完整之猝死資料登錄
應邀出席亞太區第五屆心律科學會議的美國心律醫學會理事長Bruce L. Wilkoff教授,也分享美國與加拿大已施行的心因性猝死資料庫建置系統,「掌握北美地區院外猝死狀況,包括心因性猝死或是心室纖維顫動 (Ventricular Fibrillation)的人數、發生率、死亡率與存活率皆有完善的資料建置」。相較於美國對心因性猝死的重視,更突顯出台灣在心因性猝死資訊不足的問題。

根據台大醫院陳文鍾教授報告指出,「台灣除了台北市,其他縣市仍未建置完整的心因性猝死的案例統計,再加上公共場所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器(AED)設置不普及與公告說明也未健全情況下,心因性猝死儼然成為一個台灣社會隱形的深淵、殺手,不斷地突襲與奪走寶貴生命,唯有立即推動『起死回生安心計劃』,方能讓台灣的心因性猝死透明化,進而降低死亡率」。

「每天只為明天而禱告」是心因性猝死高風險患者的心聲
植入心臟整流去顫器(ICD)可預防因心律不整導致之猝死 
記者會現場,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心臟內科主任張坤正以臨床猝死案例舉證,「目前就讀於嘉義大學的Crystal,是一位來自蒙古的23歲年輕女性,今年(2012年)三月在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心臟內科張主任的判斷與建議下,進行了植入心臟整流去顫器(ICD)手術,原因是Crystal曾發生過5至6次暈倒紀錄,且心臟脈搏每秒達200以上,再加上母親在年輕時因心臟突然停止而逝世,同時家族病歷史中也有親戚因心臟疾病而逝世,所以判定是屬於先天性心因性猝死的高風險群。在透過心臟整流去顫器(ICD)手術治療與藥物控制後,目前Crystal也恢復了正常生活,不再為隨時到來的死亡而恐懼,相信這也是所有心因性猝死高風險群每天的心願與期望」。

鼓勵全民學習操作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器(AED)
隨時讓猝死患者起死回生拯救生命!
為了落實院外急救系統宣導與建置,台大醫院教授馬惠明現場示範如何操作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器(AED)為心因性猝死患者進行急救,「首先要確認患者已無意識、無呼吸與無心跳,再進行急救步驟,接著取出自動體外心臟除顫器(AED),打開電源,並將貼片貼在病人身上,此時AED將自動分析心律,在此同時請勿碰觸病人,依據機器指示進行操作,如需電擊,待機器充完電後按下電擊鈕,並依指示重覆進行電擊直到救護車抵達或專業醫療人員接手。目前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器(AED)主要設置在車站、飯店、學校等公共空間,雖然數量仍明顯不足、設置位置也未明確公告,但希望民眾踴躍學習,隨時為猝死患者救命,建立一個安全的生活環境。」

記者會現場由亞太心律醫學會理事長陳適安教授、美國心律醫學會理事長Bruce L. Wilkoff教授、台中榮總黃金隆教授、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心臟內科張坤正主任、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馬惠明教授等,率先簽署的「起死回生安心計劃」請願書與國內心臟醫師聲明的支持影片,將待亞太區第五屆心律醫學會議結束後,一併遞交給衛生署代表,籲請政府作為未來施政措施參考,實現公平、安全的生活環境!

註 : 參考台大醫院陳文鍾教授提供數據,台北2010年猝死人數,每10萬人約有60件,而根據台北市政府主計處統計2010年台北市人口數是2,664,487人。

【中華民國心律醫學會(Taiwan Heart Rhythm Society,簡稱THRS)簡介】
中華民國心律醫學會,依法設立於中華民國100年2月20日,為非以營利為目的之社會團體。有鑑於美國、歐洲、日本、中國、韓國等國家,皆有心律不整醫學會的成立,積極推動相關活動以提昇其治療及研究水準。因此在中華民國心臟醫學會電生理暨節律器委員會中經委員及秘書長討論,並惠知中華民國心臟醫學會理事長之後,籌畫成立「中華民國心律醫學會」(Taiwan Heart Rhythm Society,THRS)。希望藉由此醫學會的成立,整合各方資源及前輩的智慧,以聯絡國內外人士提升心律不整醫療水準,促進發展運用、研究教學、預防醫學以及國際學術交流,具體地提升學術、教學及臨床的照護品質,欲瞭解更多資訊,請參考本會網站(http://thrs.org.tw/)。

【亞太心律醫學會(Asia Pacific Heart Rhythm Society,簡稱APHRS)簡介】
亞太心律醫學會,是全球在亞太地區第一個,同時也是唯一與心律相關、非以營利為目的所設立之社會組織,目的是針對亞太地區心律不整患者給予更卓越的診斷和治療服務。
亞太心律醫學會不斷藉由舉辦年度科學會議和其他相關的研討會,達到亞太心律醫學會的成員和其他不同國家與國際組織在科學、醫療和技術資訊的交流,共同提昇在心律領域的臨床經驗、知識與醫療技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WNT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