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瑋漢 華人世界時報
cwnkent88@gmail.com
千年樂器與天籟歌聲完美結合
烏克蘭班多拉魔弦藝術團
Tsarivny—the Princess: Magic Strings and Voices from Ukraine
將千年樂器班多拉與天籟歌聲作完美結合的烏克蘭班多拉魔弦藝術團,應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與多元化藝術邀請訪台,4月12日在台北國家音樂廳,13日在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281展演場演出。班多拉魔弦藝術團清一色為女性團員,她們技藝精湛,歌聲甜美,每人身著鮮明的哥薩克浪漫主義時期的傳統服飾,邊彈邊唱,演出曲目涵蓋古典、現代以及烏克蘭傳統歌謠,十分悅耳動聽,是一場平時難得一見的天籟美聲饗宴。
班多拉是烏克蘭現存最古老的撥弦樂器,琴弦多達63條,音階完整,且可以輕易轉調,被喻為魔弦。它擷取豎琴和魯特琴特長,音色近似大鍵琴,但更為幽婉動聽。班多拉歷史超過千年,最早可以追溯到6、7世紀,最初僅是傳統舞蹈的伴奏樂器,在15至18世紀非常盛行,樂師們一邊彈奏班多拉,一邊演唱讚頌烏克蘭哥薩克人的歌曲,隨著時間的演變以及烏克蘭民族意識的抬頭,樂器本身也起了較多的變化,金屬琴弦漸漸取代原本的腸線,弦數和琴的體積也因應演出需要而增加。班多拉這項樂器最大的轉變在與哥薩克人結合之後,發展出許多特別的曲目,哥薩克人甚至設置學校來訓練班多拉琴師,而哥薩克人所建立的史詩傳唱甚至一直延續到20世紀初。
烏克蘭班多拉魔弦藝術團由烏克蘭知名的班多拉琴演奏家瓦塔曼育(Nadiya Vatamanyuk)於1994年創立,並擔任指揮,團員由16~22歲年輕少女組成,瓦塔曼育從100位來自烏克蘭利維夫(Lviv
City)各個音樂院學生中挑選優秀的成員,而利維夫這個城市正因擁有許多傑出的班多拉音樂家而聞名於世。班多拉魔弦藝術團平常訓練十分嚴謹,除了每天固定的練習外,每星期至少花12小時綵排,讓每次演出均能維持一定的水準。烏克蘭班多拉魔弦藝術團被譽為最完美的班多拉琴組合,烏克蘭文化部特別將此團列為「烏克蘭國家團隊」,並授予指揮瓦塔曼育許多獎項,以表彰她致力烏克蘭傳統文化的貢獻。近年來,該團曾造訪過美國、加拿大、摩洛哥、模里西斯、留尼旺島、比利時、瑞士、義大利、法國以及前蘇聯等國家,此次亞洲巡迴則包括台灣、韓國、中國大陸等地。
烏克蘭班多拉魔弦藝術團演出票券由兩廳院售票系統及7-ELEVEN ibon售票。高雄場次凡電洽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購票者,每張票可現折50元,憑金鑛儲值卡購買高雄場次票券可享85折優惠,詳情請洽高雄衛武營:(07)7638808或台北多元化藝術(02)2771-5676,網址:www.arsformosa.com.tw。
烏克蘭傳統樂器─班多拉琴
班多拉琴為相當特殊的民俗樂器,亦作為烏克蘭國民的音樂象徵。關於班多拉琴的第一份可考文獻資料可追溯至15、16世紀,當時,班多拉琴被烏克蘭統治者、皇室貴族及哥薩克將軍視為瑰寶。傳統上,班多拉琴所演奏的曲目大致涵蓋日常生活及諷刺歌曲(這些在日後皆被視為民俗歌謠、舞曲),其最基本的音樂類型是改編古老烏克蘭英雄史詩(dumy)、地方民謠及歷史歌曲。常見由一群盲人流浪音樂家(kobzars)彈奏。
數百年來,班多拉琴在外型與音色上皆有所演變。而今,經由數次專業演奏家的改造精進後,班多拉琴音階完整,足以演奏整場音樂會。
Tsarivny班多拉琴演奏成員也被稱為Lvivianki。其所使用的班多拉琴是由利維夫樂器工廠(Trembita)名師與教育家傑拉斯曼柯(Vasyl Gerasymenko)共同製作的。傑拉斯曼柯為烏克蘭國內天才型音樂家,亦是利維夫國家音樂院的教授之一。半個世紀以來,他畢生致力於將班多拉琴現代化、精緻化,現在班多拉琴已有65條琴弦,跨5個八度音階,亦可輕易轉調。
撰文:歐克珊娜‧傑拉斯曼柯
(為知名班多拉琴演奏家、作曲家、及利維夫國家音樂院教授)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