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世界時報  CWNTP 應瑋漢】 



《康健雜誌》消費者環保IQ網路調查
拚命買購物袋來用 用紙袋取代塑膠袋 穿棉質衣物
這些行為是環保還是好心「害」地球?
 
  「環保」是一個大家都聽過,卻不一定真正了解的名詞。為瞭解台灣民眾對環保的認知與綠色消費情形,《康健雜誌》首次針對「環保IQ」進行網路調查,結果發現幾乎所有人(97.14%)都有購物袋,甚至有近75%的人擁有3個以上,近四成的人(39.66%)覺得該用紙製品來取代塑膠製品,過半數民眾(50.43%)認為穿棉質衣物是環保的,這些似是而非的觀念其實都不算是環保行為。
七成五的人擁有3個以上的購物袋(表1、表5)
  調查發現有72.71%的人認為「購買環保購物袋來使用」是一件環保行為,其中,高達九成七的人擁有購物袋,擁有3個的人佔10.19%,擁有4個或以上的人更多達64.54%;也就是說,有近75%的人擁有3個以上的購物袋。
  其實購物袋、環保筷、環保杯這類「綠色商品」,對環保的貢獻在於「重複使用」,即使是塑膠袋,只要能重複利用,也能對環境有所幫助;做環保不僅在於使用購物袋,還要盡可能多次重複使用手邊的每個袋子。
超過一半的人以為天然、有機就等於環保(表2)
  調查結果顯示,超過半數的人(52.85%)認為,天然、有機等於環保;「天然」、「有機」、「環保」,這些名詞的內涵其實並不相同。以食品為例,貼有「有機農產品標章」的產品,意謂生產者不使用化學肥料農藥、肥料及添加物,遵守自然資源永續利用原則,強調生態平衡,這的確是一種環保的生產方式,但並非代表所有冠上「有機」的產品都是環保、健康的。遠渡重洋而來的有機產品,可能不如當地、當季生產環保;而利用有機食材製造的零食(例如高油高鹽的洋芋片),也不見得都對健康有益。
  「天然」的意思其實是「它來自地球」,跟「有機」一樣,並不代表環保,也不能證明有益健康。
近六成的人不相信宣稱環保的產品(表3、表4)
  雖然廠商看好「綠色商機」,但調查也發現,對於市售宣稱環保的產品,近六成的消費者(59.23%)其實抱持懷疑心態。不相信的原因以「只是廣告術語」佔最多,有58.4%,其次分別為「沒有認證或標章」(56.77%)及「產品說明太含糊」(56.2%)。可見業者如果只是一味宣傳產品的環保,卻拿不出證據與標示,消費者並不會輕易埋單。
環保行為是做對還是誤會?(表5)
  很多人都會想為環保盡一份心力,但作法對嗎?哪些看似環保的行為,其實只是一場誤會?
1. 該不該把家裡的電器都換成節能家電?
  76.57%的人認為該把家電都換成節能款,只不過花費恐怕十分可觀,也不是每個家庭都負擔得起的,建議逐步汰換即可。目前政府雖有節能補助,但提醒民眾若非利用補助「舊換新」,而是「多買一台」,這樣反而更耗能。
2. 該不該穿棉質衣物?
  50.43%的人認為穿棉質衣物是環保的。然而,種植棉花需要使用大量殺蟲劑及肥料,染整棉花的過程中也會製造廢水,對環境造成莫大衝擊,傳統純棉衣物其實一點都不環保。
  如果喜歡棉質觸感,可以選擇有機棉質衣物,對環境的傷害才會減低。有機棉不使用合成殺蟲劑或化學肥料,不但對環境友善,也比較不會有農藥殘留問題,可避免健康風險。
3. 旅行時該不該用搭火車取代搭飛機?
  48.5%的人認為該用搭火車取代飛機,這是對的。商用飛機造成的污染非常驚人,一架波音777客機,每位乘客平均每小時排放60公斤的二氧化碳,如果飛行時間為10個小時,每人排碳量就高達600公斤!
  和一般商用飛機相比,火車使用的能源少70%,產生的空氣污染也少85%,搭乘高鐵、火車等地面交通工具,會比飛機更環保。
4. 該不該用紙杯、紙袋來取代塑膠杯、塑膠袋?
  39.66%的人覺得該用紙製品來取代塑膠製品。事實上仍需砍樹、用木漿才能造紙,且紙杯、紙袋也並非純紙質,例如紙杯內就黏有一層塑膠薄膜防止漏水。
  最環保的作法,應該是盡量不要使用一次性、用過就丟的東西,例如以自備環保杯取代紙杯、塑膠杯,以自備購物袋取代紙袋、塑膠袋,這樣才是真環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WNT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